找到相关内容1074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末那

    末那●作者:黄忏华居士   一、举体出名门   第七末那,无始以来,与第八阿赖耶识俱起,常恒相续,以第八之见分为本质,自于上别变相分而缘之,思虑量度为我为我所属,确执不舍。此思量所缘境...第六为依意之,第七识体即意。第六虽亦思量,而第七则恒审思量,思量义胜,故立意名。第六之思量,不名为意。恒审思量者,恒表无间断,审思表有分别。第六虽审思,有间断而非恒起。第八虽恒起,无分别而非审思。前五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848263.html
  • 眼见佛性的含义

    。如以下几种说法:   将“明心”和“见性”分做两段。“明心”是见得第八(阿赖耶识);“见性”是“眼见佛性”。“明心”不是“见性”,“见性”也不是“明心”。这种说法与传统禅宗说法不同。   再来,他说,心是体、性是用,这也不同于传统佛教“性是体、心是用”之说。他又说,真如是体,佛性是用。这也不同于佛教所说,真如、佛性是同体异名之说。   他以第八、如来藏为佛陀正法,凡不承认有第八及如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1950467.html
  • 什么是阿赖耶识博

    什么是阿赖耶识 释义一 八中之第八,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。参考阿赖耶条。; 阿赖耶释义:华译为藏识,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的三种意义。自能藏万法种子方面来说,叫做“能藏”;自受前七...为了它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,故又名“一切种识”。而里面的许多种子,变异而熟,异类而熟,异时而熟,故又名“异熟识”。因它是八个识生起之首,故又名“第一”。若从眼识算起,它在第八位,故又称为“第八”。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5176670.html
  • 略说种子

      略说种子  种子的定义:种子是第八所缘的相分,是第八中所亲生自己果报的各种功能差别,而此功能差别的体性各异,所以立界名,故种子亦可名为界。如  《成唯识论》卷2:“此中何法名为种子。谓本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。此与本及所生果不一不异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。虽非一异而是实有。……..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。种子虽依第八识体。而是此识相分非余。见分恒取此为境故。”(CBETA, T31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554260.html
  • 心意与唯识无境:唯识宗心性本体论的必然归结

    一、心意与三能变  唯识宗所言之“八”均指众生之“心”。不过依其功能差别而有三类之别,“第八名心,第七名意,余”。从“心”的变现功能而言,此八“能变”可分为三种即三能变。《唯识三十颂》说:“此能变唯三,谓异熟、思量,及了别境识。”异熟”是初能变,即第八阿赖耶识;“思量”是二能变,即第七末那;“了别境识”是三能变,即前六: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三能变中,第八是本,即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2069658.html
  • 中国化佛教性觉思想刍议――以《宗镜录》为考量

    轮回主体,这被看做第八的起源与前身。而大乘初期的般若思想为部派佛教大众部思想的后续,笔者以为般若经的本质是针对部派佛教中一些实体主义思想(如一切有部)而兴起的一场批判运动,再次明确无我、空为佛教思想的...一些如来藏经论中实体主体思想浓厚,故而至近代亦多遭非议。直到瑜伽行派思想的出现,提出第八、七说,结合前六而构筑的三能变之心识结构、功能论才真正完成印度佛学心识构造论。这是一个自洽又符合生命现象的...

    慧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0641510.html
  • 转识成智——成佛必备的智慧

    的成分,这是唯识学的一种实践,称为“转依”,也就是转染依净,是修行证果的必经过程。   人,生存在这流转的世间,不断地轮回,不断地受苦恼所困扰,要从这些烦恼中解脱出来,便要修行,将第八的恶种子转化...转依。”   以上所引内容,都是以“转依”来表达“转识成智”。“转”,是转舍、转得的意思;“依”,是所依的意思。所依指的是第八。此藏有烦恼、所知二障的种子(二粗重),也藏有无漏智的菩提种子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2866207.html
  • 宋释永明延寿论心王义至八之展开

    ,无外识性之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。永明延寿论八心王,由眼耳鼻舌身意识推出第八阿赖耶识为体,此不守自性,随缘变时,似有流转而实无生灭,亦非去来,如湛水起沤,沤全是水,华生空界,华全是空,以识性未尝去来,虚空何曾生灭。故第八阿赖耶识如镜体用,“不合而合”,以真如之体,甚深如来藏与七识俱,与七识俱为第八含藏识,从随缘之不守自性,有镜体之照镜用,因此若执用而昧体,阿赖耶执为染识,其实阿赖耶为“和合”,...

    孔维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47545.html
  • 玄奘思想溯源及其影响

    唯识宗不满足于把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局限于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种识上,开始建立八种识,第七叫“末那”,第八叫“阿赖耶”,由这八分成“三能变”,第一能变是“阿赖耶识”,又叫“异熟能变”;第二能变是“末那”,又叫“思量能变”;前六为第三能变,又叫“了境能变”。在这八中最重要的第八,它是前七的根本和依据,因此又叫“根本依”,只有第八,其它七识才能起到各自作用,第八有主宰一切的作用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1049768.html
  • 略说带质境

    第八因缘变的性境五尘,故第八识依第七识现识而分别变现与外相分境相似的内相分境,故称为带质境。如   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2:“谓八识生时,内因缘.种子等力。第八变似五根.五尘。眼等五识依彼所变根。缘彼本质尘。虽亲不得。要托彼生。实于本识色尘之上。变作五尘相现]   语译:[初能变的第八识生现行时,于内有因缘变及种子....等力.第八识才能变现似外相分五根.五尘的内相分境,眼等五只能依于第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1654262.html